www.日本一区二区,aa视频在线观看免费,麻豆国产最新窝窝视频网,国产亚洲一级二级三级,成人三级视频一区二区

  • ceshi6
更多>>聯系我們

地址:三亞市吉陽區榆亞路680號1-3商業

郵編:572000

郵箱:hndzwh@126.com

微信公眾號:gh_7fb014959e42

網址:www.raindust.cn

電話:0898-88685186


雞首壺的來歷與發展

發布時間:2024/4/28 11:44:50

雞首壺的出現與我國古時的崇雞文化現象有關。雞首壺,因雞首狀壺嘴而得名,又名雞頭壺、天雞壺。雞首壺作為一種獨特的壺式,最早出現于三國末年,流行于魏晉南北朝至隋,到唐代,雞首壺逐漸被新出現的執壺所替代,慢慢淡出歷史舞臺。

  “雞”與“吉”同音,寓意吉祥安寧,魏晉南北朝是中國歷史上政權更迭最頻繁的時期, 長期處于封建割據和連綿不斷的戰爭中,雞首壺反映了戰亂年代人們對吉祥安寧生活的祈望。

西晉的雞首壺是由盤口壺演變而來,以小件為主,多在小盤口壺肩部對稱地貼雞首與雞尾。造型簡單,容量小,雞首實心,不通壺腹,不能用于傾注。這是雞首壺發展的早期階段,在日常生活中,雞首壺主要用于裝飾。

到東晉時期,雞首壺已向實用功能轉化,器形相對比較高大豐滿。壺頸部比西晉時要高,雞尾演變成弧形柄。雞首由裝飾性的實心變為張嘴空心,下面有頸,與壺腹相通,可以出水,雞冠加高豎挺,雙目圓睜。壺柄上端與盤口粘接,下端裝在肩部,高于壺口。頸部細長,在使用時可以直接用手持頸部倒酒。據深圳寶雅藝術專家趙先生分析,雞首壺的這種演變與我國魏晉時期的酒文化有關,東晉以后,雞首壺算是真正意義上的實用壺。

   南北朝時代,雞首壺已經成為人們的日常生活用器,因此它的制作已趨于規范。器形進一步向修長方向發展,變得苗條秀氣。雞首部分雞冠高聳,做打鳴狀,盤口增高,重心向下移從而增加了平穩性,雞嘴依舊與腹部相通,有孔,能倒水。值得注意的是,南朝時期出現了龍柄和蓮瓣裝飾,這在工藝上是很大的進步,同時也給雞首壺增加了一些宗教色彩。無論從工藝、紋飾還是實用性等方面,雞首壺在南北朝時期均達到了比較高的水平,發展趨于成熟。

隋朝的雞首壺較南北朝時期更為修長,表現為壺頸變細,腹部瘦高,容量大大減少。柄部仍沿用南北朝時的龍首,但銜龍造型更加生動,并派生出虎首、羊首或鳳首壺。此外,隋代白瓷發展成熟,胎釉有了象牙白的質感,出現了部分白瓷作品。最具代表性的是1957年出土于西安郊區玉祥門外隋大業四年(608年)李靜訓墓中的白瓷龍柄雞首壺。此時雞首壺在工藝、紋飾還有實用性方面都達到了頂峰。

到唐代,壺的樣式增多,逐漸出現執壺、直柄壺、龍柄壺等。唐代初期,只有越窯仍在生產雞首壺,壺體已接近雙龍柄壺的樣子。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審美觀也發生變化,雞首壺逐漸被替代,淡出歷史舞臺。

分享到:
更多...

上一條:康熙青花瓷又稱為“青花五彩”
下一條:彰顯古人的聰明才智——瓷枕